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
黃芩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
黃芩的正規(guī)藥名是: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
黃芩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其性味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用于治療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等癥。
黃芩含黃酮類成分,如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等;還含有揮發(fā)油類成分,如α-蒎烯、β-蒎烯、莰烯、水芹烯、對-聚傘花素、芳樟醇、橙花叔醇、香葉醇等。黃芩的藥理作用廣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保肝利膽、抗氧化、抗腫瘤、抗過敏等作用。
品名:黃芩種子
高度:40~80cm
特點:生長快,適應(yīng)性好。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yīng)規(guī)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