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與苜蓿根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植物來源不同、藥用部位不同、功效主治差異明顯植物來源黃芪來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qū),以山西、內蒙古等地最為著名。苜蓿根則來自豆科草本植物紫花苜蓿的根部。紫花苜蓿是重要的牧草作物,在全世界廣泛種植。外觀特征黃芪:呈圓柱形,少分枝,表
黃芪與苜蓿根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植物來源不同、藥用部位不同、功效主治差異明顯
- 植物來源
- 外觀特征
- 黃芪:呈圓柱形,少分枝,表面淡棕黃色至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質硬而韌,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
- 苜蓿根:呈圓柱形或略扭曲,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和支根痕;質地較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類白色,木部淡黃色。
- 藥用價值
-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崩漏下血、表虛自汗、陰虛盜汗、水腫尿少、內熱消渴等癥狀。
- 苜蓿根:主要用于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濕熱黃疸、瘡瘍腫痛等癥。
- 化學成分
- 黃芪含有皂苷類(如黃芪甲苷)、多糖類、黃酮類、氨基酸等多種活性成分。
- 苜蓿根富含三萜皂苷、生物堿、香豆素、甾醇等化學物質。
- 臨床應用
- 黃芪在中醫(yī)臨床使用廣泛,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增強療效。如玉屏風散(黃芪+防風+白術)用于固表止汗。
- 苜蓿根更多地作為輔助用藥,或在某些特定方劑中使用。
- 注意事項
- 黃芪性質溫和,但實證、熱證者慎用。
- 苜蓿根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雖然兩者都屬于豆科植物且同為根部入藥,但在植物來源、外觀形態(tài)、藥理作用等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不可混淆使用。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jù)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
品名:紫花苜蓿種子
高度:50~90cm
特點:抗性好,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