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粉在陜西安康地區(qū)的傳統(tǒng)做法主要是將其作為食材進行加工,常見的方式是制作成苜蓿粉面或者苜蓿粉窩頭等食物。
介紹制作苜蓿粉面的大致流程。需要準備新鮮的苜蓿,將苜蓿摘洗干凈后,在開水中焯一下,焯水的時間不宜過長,大概30秒到1分鐘即可,這樣可以去除苜蓿的部分草腥味并且保持其翠綠的顏色。然后把焯好水的苜蓿撈出晾涼,用刀切碎。接下來取適量的面粉放入容器中,將切碎的苜蓿加入面粉里,根據(jù)個人口味可以適當添加一些鹽、五香粉等調味料。之后逐漸加入清水,邊加水邊攪拌,直到面粉和苜?;旌暇鶆蚯覜]有干粉的狀態(tài),再揉成光滑的面團。面團揉好后需要醒面一段時間,一般20 - 30分鐘左右為宜。醒好的面就可以搟面了,搟成薄厚適中的面片,再切成面條下鍋煮熟。
如果是制作苜蓿粉窩頭。同樣是先處理苜蓿,洗凈焯水切碎。接著把苜蓿碎與玉米面(或者其他雜糧面)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比例可以根據(jù)個人口感調整,例如1:1或者2:1。同樣加入適量的調味料如鹽等,還有少量的酵母(如果想要窩頭有發(fā)酵的口感),然后慢慢加水揉成面團。將面團分成若干小份,每一份搓圓后再捏成窩頭形狀。上鍋蒸制,大火燒開后轉中小火蒸大約20 - 30分鐘,具體時間取決于窩頭的大小。
苜蓿粉也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材料加入到包子餡料或者餃子餡料當中。像做包子或者餃子的時候,除了主要的肉類(豬肉、羊肉等)、蔬菜(白菜、韭菜等)餡料之外,可以混入一定量的苜蓿粉或者直接使用苜蓿碎,增加餡料的獨特風味。
在食用苜蓿相關制品時,有些人可能對苜蓿過敏,所以在初次嘗試時要留意自身是否有不良反應。而且由于苜蓿屬于寒性食材,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謹慎食用。
品名:紫花苜蓿種子
高度:50~90cm
特點:抗性好,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夏/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