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和黑麥草套種是一種有效的間作模式,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并增加作物產量。種植優(yōu)勢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紅薯屬于地下塊根作物,而黑麥草是地上部分生長旺盛的牧草。二者在生長空間上互補性強,紅薯主要占據(jù)地下空
紅薯和黑麥草套種是一種有效的間作模式,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并增加作物產量。
- 種植優(yōu)勢
- 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紅薯屬于地下塊根作物,而黑麥草是地上部分生長旺盛的牧草。二者在生長空間上互補性強,紅薯主要占據(jù)地下空間進行塊根膨大,黑麥草則在地上部分繁茂生長,不會相互爭奪主要的生長空間。
- 改善土壤結構:黑麥草具有發(fā)達的根系,其根系能夠深入土壤,在生長過程中分泌有機物質,死亡后殘茬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黑麥草根系的穿插有助于疏松土壤,減少土壤板結現(xiàn)象,為紅薯生長提供更適宜的土壤通氣性和保水性等物理性質。
- 減少雜草滋生:黑麥草生長迅速,在與紅薯套種時可以形成一定的植被覆蓋度。這種覆蓋能夠遮擋陽光,抑制雜草種子萌發(fā),減少雜草與紅薯之間的養(yǎng)分競爭,降低除草成本。
- 調節(jié)小氣候:黑麥草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田間的溫度和濕度。夏季高溫時,它可以為紅薯植株遮擋部分陽光直射,起到降溫保濕的作用;冬季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霜凍對紅薯的影響。
- 種植技術要點
- 品種選擇:紅薯應選擇適合當?shù)赝寥篮蜌夂驐l件的優(yōu)質品種,如商薯19等高產穩(wěn)產品種。黑麥草要根據(jù)用途(如作為青飼料或者綠肥)選擇相應品種,如冬牧70黑麥草等。
- 播種時期:一般先種植紅薯,當紅薯幼苗成活并且有一定生長量后(大約在紅薯移栽后15 - 20天左右),再播種黑麥草。如果是為了收獲黑麥草青貯或干草,則可在紅薯生長中后期(如薯蔓封壟后),適當稀播黑麥草種子,以保證紅薯有足夠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供塊根膨大。
- 密度控制:紅薯按照常規(guī)種植密度,行距60 - 80厘米,株距20 - 30厘米。黑麥草播種量一般為每畝1 - 1.5千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確保黑麥草有足夠空間生長又不會過度影響紅薯生長。
- 田間管理:要注意合理施肥,前期以滿足紅薯生長為主,增施氮磷鉀復合肥,促進紅薯莖葉生長和塊根形成。隨著黑麥草生長,可適當補充一些氮肥促進其生長。在灌溉方面,要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防止紅薯塊根腐爛。還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對于紅薯的病蟲害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措施,如紅薯的蠐螬等地下害蟲;黑麥草可能遭受蚜蟲等危害,也要做好預防和治理工作。
- 注意事項
- 在紅薯采收時,要小心操作,避免對黑麥草造成過大損傷,以便黑麥草能夠繼續(xù)生長用于后續(xù)利用。
- 如果是作為綠肥還田的黑麥草,在合適的時間(如黑麥草生長到一定高度且未開花之前)翻耕入土,此時黑麥草營養(yǎng)成分較高,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品名:黑麥草種子
自然高度:40~90cm
修剪高度:4~6c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順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全新種子/草坪